比鍋子大的魚
昨天和朋友喝完咖啡已經過午, 趁著熱浪還未完全淹沒巴黎街道前, 趕緊回家. 順便買包咖啡.
架上本來一袋袋咖啡豆消失了, 變成一排排錫罐子.
「請問今天沒有咖啡豆?」
「就是架子上罐子那些.」
「以前不都是袋裝的嗎?」
「我們現在改成罐裝了, 以後就拿罐子回來填裝, 我們希望減少袋子的使用.」
「可是我家罐子很多啊, 不需要的.」
「罐子不貴, 就是1歐元.」
不是罐子價錢的問題, 是不想家裡再多一個. 再說, 家裡通常有3款咖啡豆備著, 難不成一次買它3個罐子? 有比較環保嗎? 如果真在意不要使用過多包裝, 何必要求一定要用店家的罐子? 賣散裝的, 像古早時候自己帶瓶子來裝油裝米一樣不更環保?
我黯然(兼氣噗噗)地離開. 這是離家最近最常補貨的咖啡店, 以後還去不去光顧呢?
這不是我第一次遇上這種以環保之名, 暗行綁樁消費之實.
虛情假意.
下午巴黎一路熱上35度, 我像一條章魚攤掛在陽台上… 大口挖喫朋友送的仙草凍清涼消暑.
天氣熱, 胃口不好, 還是喫魚比較對.
前兩天看到便宜的魚翅aile de raie, 一大片秤秤才3.9歐元. 見獵心喜, 買回家蒸來喫.
魚翅aile de raie是風箏魚skate fish, 中文魟魚, 菱形身材像隻大風箏, 兩翅肉多, 所以市面上看到的都是切下的兩側魚翅鰭.
魟魚魚翅只有中間的軟骨, 上下兩面都是厚肉, 怕魚刺的人很可以放心, 用刀叉輕輕刮下大塊纖維狀魚肉, 喫起來很爽.
唯一的問題是: 魚翅一定要很新鮮. 沒有保存好很容易出現一股噁心的阿摩尼亞的惡臭. 前幾天和朋友在一家山東餃子餐廳叫了一碗”老闆魚豆腐湯”, 這個老闆魚就是魟魚翅. 惡夢一場.
魚翅很好處理. 洗淨, 擦乾, 盤底放兩片薑, 魚翅擺上去, 上面再擺兩片薑, 淋上橄欖油, 然後重點來了: 放上很多的(義大利)鹽漬酸豆, 大同電鍋伺候.
魚翅好喫時簡直有喫帝王蟹的錯覺(喫不起帝王蟹的窮人的錯覺, 都是纖維軟嫩的鮮肉嘛), 現在是魚翅季節, 可以買大片, 不用怕傷荷包.
那天買回家好興奮, 可是等我幫魚淨身擦乾, 塗油下豆要下鍋時 – 人算不如天算 – 大同寶寶不夠大!
我綠著一張臉, 一邊崩潰一邊把魚翅切成兩段… 人生實在充滿太多意外了.
兩餐喫魚翅, 今天又有市場, 改喫我向來偏愛的剝皮比目魚.
剝皮比目魚法文Limande sole, 也是眼睛都長在同一邊的扁平魚, 海魚, 愛爾蘭海域很多. 可是剝皮比目魚不是比目魚soléidé家族的, 而是皇帝魚家族的pleuronectidae. 看起來像是被車子壓過的魚.
母魚比公魚大, 小眼睛, 膚色褐黑, 不過這兩個特徵魚攤上都看不到, 市場上看到的時候都是剝了皮, 去了頭, 一身皎潔白淨皮肉, 細嫩不輸比目魚. 有時候有粉紅色魚肝, 更討人喜歡.
今早的剝皮比目魚很奇怪, 小的小, 大的只剩一隻. 小的肉不多, 喫起來不過癮. 煎兩條我嫌麻煩, 乾脆來那隻大的 – 其實也才7.7歐元.
我興奮地買回家: 洗淨, 拭身, 拍照, 拍粉, 熱鍋, 熱油…
Fxxk! 這次是平底鍋不夠大!
為什麼好魚總是讓人崩潰?